一名乡镇干部的民情日记
来自基层的声音
──一名乡镇干部的民情日记
2014年4月26日星期一晴
因工作需要,去钱家窑村拍摄设施农业照片,沿安高公路往下走,眼前白茫茫一片,映入眼帘。沿途,全是农民群众开着三马子拉水浇苗的忙碌景象,但他们脸上都是微笑,显得很有精神。在蔬菜交易市场的附近,看到了一位大叔坐在自家大棚口的地梗上,悠闲地抽着香烟,精神很是自若。这时我走过去问大叔,棚里苗子定植了吗?长势如何?家里共有几个大棚?大叔微笑着对我说:“现在辣椒苗子已定植一周了,成活率很高,去年我们建了两个棚收入很高,但现在发展大棚最大的问题还是缺水。如果能再建几个塘坝就再好不过了”。从大叔的说话中我看到了他的满足,也看到了他的希望,农民群众只有真正得到实惠脸上才会有微
笑。
办法:水是我乡发展设施农业的最大制约因素,近几年虽然全乡建了12 座大棚,但离设施农业大发展的供水要求还远远不够,因此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我乡塘坝的建设力度,以满足发展设施农业供水,以便引导更多的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
收入。
2014年5月10日星期一晴
在党政办公室与同事们商谈工作的十几分钟内,就遇到了四五位群众拿着手续前来盖章的(合作医疗报销等),基本都属于正常手续。听到的是办公室同志很温和的回答:“哦,对不起,今天会计去县上办事了,印章他锁了,可能回来就五点以后了吧”!同志们的答复虽然很礼貌,很亲切,但农民群众为办一个正常的手续,在这农忙的季节,放下农活,来一趟乡政府不容易啊。同志们让他们坐在办公室喝些水,但群众都是很憨厚的从心眼里也理解办公室同志的忙碌和辛苦,不愿意打扰。天气很热,手续比较急的就只好在院落的一角乘凉等待了。这种现象的确是政府的印章管理在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一种实际情况,如果
不解决,如此下去,再憨厚的群众也会对政府产生不满的。
办法:建议乡党委、政府为更好的方便服务群众,能不能研究决定印章在会计有时外出的情况下,确定办公室第二人负责管理,方便群众正常手续的办理服务,若遇到特殊手续待定后
办理,且对第二人所办理的全部手续建立登记册,以便负责。
2014年5月24日星期一晴
下午三点多,天气很热,和办公室两位同志粘贴“创先争优”活动喷绘宣传牌,对面不远处几位大叔看着我们指点着说什么没听清楚,而这时恰好有两位五六十岁的大叔路过牌下,一位赶着一群羊,一位肩抗锄子,并肩行走。就这这时,我忙中偷闲,不经意听到了一句对话。放羊大叔看了一眼宣传牌说到:“又要让你们党员带头了”。抗锄头的大叔好像很沉稳又无奈地随口答道:“带头是好,但就不知带啥头呢?”简单的一句回答,我脑海中不由得产生
了很多想法:“真的,让作为党员的农民大叔带什么头呢?”
大叔虽然岁数大了,但流露出的党性观念还是很强的,主要是基层党组织很少开展党员活动,农村党员本来就文化水平低,思想守旧,加之平时不学习,党性意识也就逐渐淡了,只知道自己是党员,但不知道怎样发挥一个党员的作用,有时甚至于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
也就只能作出这样无奈的回答了。
办法:这一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我认为关键是学习,让他们真正及时了解和知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村的发展思路、规划等,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观念,切实履行党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4年6月10日星期四晴
因“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安排,我的帮扶对象为兰沟村二社的老党员俞义泉,今年67岁,家中4人,儿子患有精神病,老伴今年63岁,孙子上一年级。我带着一袋面,一袋大米去他家时,因腿病不能下地的他听了我的来意后,顿时现出了热情。经过在院子里很短的谈话,他抖出了内心多年的苦水——自己现在对生活没有精神了。因为几年前,儿子因婚姻不幸突患精神病,胡闹胡弄,乱砸乱摔,弄得家里不是样子,现在虽好一点了,但几年来的折腾,使原本生活很自信,很要强的他瘫了。我对老俞进行了开导,劝诫,希望他鼓足信心,好好生活。最后他还是发自肺腑地道出了一句话:“共产党对我真好。”离开老俞家时,他忍着
疼痛,一瘸一拐地送了我一段距离,看到他语塞时的表情,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办法:像老俞儿子的这种病情,常年四季要吃药,这项费用对本来就难以维持生计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不是一袋面,一袋大米能解决的问题,希望政府能认真调查研究,对属于这种情
况的适当补助和报销药费,以增加他们生活的信心。
第二篇:汉台区武乡镇“民情日记”管理制度
汉台区武乡镇“民情日记”管理制度
为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转变和改进干部作风,增强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制定本制度。
一、《民情日记》要随身携带,随时记录,由本人记录,不得由他人代记、代写。
二、《民情日记》要真实地记载所包联村的基本情况。记录内容包括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为;党员群众的所想、所盼和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人民群众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及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深入村组个户开展各项工作的情况。
三、增强责任感,要求记事是基础,办事是目的,保持反映社情民意的敏锐性。镇领导干部对所包联村(社区)的党员、群众、企业、驻镇单位和其他对象走访每周不少于1次,一般干部对所包联村(社区)的民户和分管业务工作的重点对象走访每月不少于5户。
四、首问责任
接受群众咨询的即为首问责任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凡是当场能解决的要现场办理或答复;不能答复或不在解决范围内的,要当面向群众解释清楚,不得推诿,并填写民情建议卡,送各分管领导做出批示,提出办理意见落实办理,重大问题及时提交镇党委或行政办
公室会议研究。每月月底由各部门将社情民意建议卡办理情况汇总后送党政办备查。
五、反馈处理
1.对群众反映的,一时难以处理的问题,事后经过研究讨论或做出决定后,要及时向群众反馈。
2.镇党委、政府每月召开一次民情分析,针对干部、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尚未解决的,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解决时限;条件不够成熟的,进行回访,向干部、群众说明原因,待条件成熟后解决。
六、民情公开
1.对于群众提出比较集中、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将反馈情况或解决方案在党务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2.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民情日记可互相调阅,领导班子中任何一人都可调阅一般干部的日记。
七、检查考核,党政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1.凡民情日记记录次数齐全、反映问题准,并及时得到妥善解决的,确定未优秀,年终考核优先考核为优秀。
2.机关领导及包村干部、个单位负责人,在上述规定时间内到村次数不够的,民情日记记录不认真或做假的,分管领导对民情建议卡做出批示意见;相关责任人未办理的,要给予通报批评;造成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因执行民情日记制度,全年受到3次通报批评的机关干部年底不能评为优秀。
4.凡对所包村民情、信访事件、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反映不及时,处理不力,造成重大信访案件或重大损失的,按照党纪政纪规定处理。
第三篇:乡镇书记解民忧办实事民情日记
2014.1..多云
x村走访日记
x年x月x日,春节将近,我和乡里班子成员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x村,x村位于x县x乡东面,靠近x,地处山区,包括x个自然村,全村共有x户,x口人,现有耕地面积x余亩,林地x亩,草地x亩。 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x余万元,农民纯收入x元,主要以种植苹果为主,而其中又以红富士、红心为主,年产量约x余万斤,另外,小米也远近闻名。
车驶近村口远远看到村支部书记x早已等候在了村口,下车后我们班子成员和x就走访了x、x、x等几个特困户。每到一户,我与他们促膝交谈,详细了解日常食居、医疗保障、家庭收入等基本生活情况,仔细询问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并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日常生活用品,表达乡党委政府的心意。
走访结束后,我们来到来到村部,与村民代表、老党员代表等10多人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x说:“今年村“两委”一班人带领村民埋头苦干,在村庄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村里各项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如何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x村跨越式发展,自己现在很着急。眼下,村里的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推进不快,规模经济效益不够明显;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不强;三是村民致富渠道不多,增收比较困难;四是村村通工程、变压器扩容、高压线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相关部门还需协调;五是部分惠农惠民政策如新农合、大病救助等在办理过程中手续繁杂,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不便等。
听到x说了这些问题我很欣慰,因为x的的确确是真心为村里着想,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事,可是又苦于种种限制,比如资金、政策等问题,这我一一都记在了心里。
在写这篇日记时我深深感觉到,当前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不缺实干苦干的精神,他们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视野不够开阔,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相对较弱。当下,我们开展大走访活动,就要从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出发,围绕解决“三农”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协助各村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切实加强换届后村“两委”干部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的建设更好适应和促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篇:民情日记 民情调研
民情 日 记
水竹中心校余正燕
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刘顺香是初二年级学生水竹乡双旋村,一个文静而漂亮的姑娘。正是由于她的文静,以至于她在上课时也极少发言,有时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么。本学期来每次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完成。而且,最近书写越来越慢,成绩也越来越差。针对这个情况,我和班主任决定对她进行一次家访,希望能够联合家长的力量一起帮助取得进步。
二、处理和解决
还没去家访,刚跟刘顺香说了一下,没想到她的眼泪就掉下来了。看来,她也知道自己自从他爸爸去世后,她学习中的现况,摸清她心里的想法,对症下药,针对她的一些特殊情况,妈妈要多关心她,多和她交流谈心,老师也要如此。让她感受家庭和学校的温暖。放学后我们来到水竹想把村刘顺香家,她妈妈一人默默的坐在沙
发上。看见我们来家访,晃晃悠悠的站起来给我们让座。一进家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黑白照片,简单的家具,一张四方桌,几张椅子,一台很旧的电视可以算是值钱的家当了吧。
刚一坐下,还未开口,这位母亲的眼眶便红了,刘顺香妈妈向我们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况:她们本是三口之家,虽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年前张燕的爸爸得病,经过两次手术,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十几天前再次发作,离开了她们母女,离开了这个家。她由于过度忧伤和疲劳,也患病多日。孩子请亲戚朋友照顾,看了她的回家作业,也发现了她作业马虎、学习也不够理想。常常还发现她夜间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听着听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同刘顺香学的速度慢、厌学有着复杂的原因,要帮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爱心。让她时时处处感到同学、老师在爱她,关心她!了解她的所想,关心她的情绪,多一个拥抱,多一个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强调她作业做得够不够好,不是需要她一开始就要成为最优秀的孩子。她是在该得到理解的时候没有得到理解,是在该拥有老师关爱时没有得到关爱,是在她该得到家长帮助时没有得到帮助。这时作为老师我决定重新出发,从心出发,慢加等待,爱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沟通,让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家访回来,我马上向街道网格领导反映此事,并为这个家庭申请了低保,让她们感受政府的关怀,在经济上尽可能帮助她们。
并让她帮老师发作业,让她与最能关心同学的孩子做同桌,让她做她期望做得,真诚的发现她的优点,及时表扬;真诚看见缺点,及时指正;对她不责备,对她不发怒。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
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
三、感想
在这样走访的过程中,获知群众心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正在成为 “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的载体,并在逐步成为常态。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政府的关怀、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心灵的距离,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网格走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
第五篇:民情日记
村里植树日记2014年5月8日晴 今天村里准备栽树,我们没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就直奔集合地点。村民都(推荐访问范文网:wWW.)唧唧喳喳地讨论着植树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树是简单还是困难,有的在讨论我们会植什么树,有的在滔滔不绝地传授着植树的技巧。看着农舍里跑出来的鸡鸭,还有路旁开得烂漫却有几分孤芳自赏的意味的杏花,异常地激动,空气中洋溢着兴奋与躁动的因子。
组长刘进带着我们直奔树苗,几个人就扶起了一株树干最粗的,最健壮的树苗,继而为它找个“安身之所”去了。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选,选中了其中一个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个人扶住树苗,其他组员则一个拿铲子,一个拿锄头,开始刨土,埋根,填土。平时看似简单的铲土掩埋,根埋得不够深,不够扎实,我们又一次拿起铲子动土,并把坑挖得更深,让这棵树以后能更好的在地下吸收水分,茁壮成长。日上三竿,太阳的光辉洒遍了上坡,我们逐渐感到了疲劳,纷纷脱掉了外套,可是把这棵树种好的信念一直根植在心,所以谁也没有选择到山上去休息,都尽己所能地为把它打造为将来长的最好的树做着贡献。
一个半小时后,在我们反复填土,反复夯实基础下,这树总算是顺利栽好,我们站在坡上俯视,觉得它真是众多树中最挺拔,最强壮的一棵,虽然别的组早已有了五棵,六棵的战绩,可是我们依然自豪地认为我们的这棵是最有希望成
长为参天大树的。我们是既要数量又要质量,高兴之余我们又抬起了一棵树苗准备在植一棵,这次可比上次有经验多了,也顺利多了,没用多久,便有成功的植好了一棵,这可虽然显得不如上一样强壮,小小的树架中仿佛有一股拼命向上的力量,我们一改刚开始植树的烦恼,密布汗水的脸上是欣喜的笑容。
第一颗树的种植消耗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转眼,我放眼望去,果真是一片绿油油的整齐的一排排杨树,挺立在村主干道两侧,将来为村里的人们乘凉,嬉戏,让村里有了生气,我相信它们一定能在这温暖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推荐你访问其他精彩文章: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