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07-11 13:20:06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读后感[此文共10643字]

第一篇: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编者按 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青岛西海岸教育论坛”近日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中国梦·教育梦——价值引领教育”,诸多知名教育专家、教育部门相关领导、中小学校长和名教师参与演讲和讨论。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应邀在本次论坛上作精彩报告,现将该报告内容分上下两期刊出,以飨读者。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上)

胡金波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话语精短,充满感情;字里行间,满怀期待。这既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为“更好的教育”?岁月荏苒,追问从未间断;古今中外,探索从未止步。“更好的教育”,在苏格拉底的心中就是“点燃火焰”,在柏拉图的眼里就是“心灵的转向”,在亚里士多德话语间就是“人性的改良”,儒家将其定位于“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许慎则赋予其起点意义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掩卷深思,不难发现中外圣哲们心中“更好的教育”的深层价值均聚焦于“帮助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成为实现他自己潜能的主人”之上。因此,从现实的微观语境出发,我感到:“更好的教育”就是构造“一方池塘”、服务学生“自然成长”的教育,就是点燃“一束火焰”、启迪学生“自己成长”的教育,就是敲打“一块燧石”、引领学生“自由成长”的教育,就是推开“一扇大门”、促进学生“自觉成长”的教育。

“更好的教育”就是构造“一方池塘”、服务学生“自然成长”的教育

美国思想家梭罗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天堂。裴斯泰洛齐曾说“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卢梭强调“教育即自然成长”“除了成长,别无目的”,叶圣陶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意是指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切忌抄近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片面畸长,要善于等待、“自然成长”。因此,构建服务学生“自然成长”的“一方池塘”应从以下三个层面切入。

首先,构建荡漾着“自由”之波的“一方池塘”。“自由是教育的必然目标之一”,怀特海强调,“通往智慧的惟一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这自由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全新文明状态”,即“不受压迫和剥削”“不被生存奴役”“除了公共秩序需要遵守之外可以任由行动不受追究”“闲暇的时间的自主支配”“一切发展创造潜能迸发而个性张扬”。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的教育应

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环境宽松才有精神自由,精神自由才有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才有独立人格。精神束缚,人格扭曲;精神压抑,人格萎缩。萎缩的人格不会有优秀的精神创造和文化创新。由此可见,“更好的教育”就是通过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进而促进其“自然成长”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

其次,构建涌动着“创新”之泉的“一方池塘”。创新之泉离不开创新思维之水。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写道:“现在,?左脑?统治的逻辑、线性、计算能力为主的?信息时代?即将过去,我们正在迈入?概念时代?。……这是一个全新的以创意、共情、模式识别、娱乐感和意义追寻等?右脑?能力为主导的时代。这个时代拥有一种全然不同的思维形式和生活方式,这就是?高概念?和?高感性?。”科学史启示我们:科学每次重大突破均是“高概念”和“高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是指逻辑思维,后者是指形象思维。钱学森把创新看成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法国哲学家马利坦认为“所有伟大的数学家的著作中都蕴含着诗”“没有诗的帮助,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凭经验完成他的关于菱形基本定义的推断”。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双翼,而想象力则是形象思维的核心,列宁强调“成功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想象力”,这是因为想象力是创新的激振器和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实验。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视天才为“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爱因斯坦在总结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学说时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想象力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叶圣陶曾说“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帮助优秀人性的自然生成”,而“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更好的教育”一定是重视美育的教育,既“呈人之美”,又“成人之美”,“让美的力量蓬勃生长”,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珍爱永恒的自然美;通过感知求索,创造动人的艺术美;不断追昔抚今,体察幸福的生活美,进而提升以形象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思维水平,为创新之泉注入不竭的“源头活水”。

再次,构建游弋着“快乐”之鱼的“一方池塘”。潘光旦认为教育就是“让学生像小鱼那样在池塘中快乐游弋”。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程颢、程颐则说“学至于乐则成矣”。这是因为快乐就如康德所言“是需要得到满足”、伊壁鸠鲁所称“是最高的善”、弗里伊德所说“是生命愿意成长的原因”。在教育过程中,人的精神快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智力活动的快乐,而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神圣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现在不少学生厌学,关键是体验不到智力活动的快乐。有位学者曾尖锐地批评基础教育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堪称最成功的商业忽悠”“很多聪明可爱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一半被学校毁掉,一半被家长毁掉”。其言之锐,启人深思。教学要求“超标”、教学时间“超限”、课外作业“超量”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学者史蒂文斯认为“低认知水平的频繁考试和高度竞争是造成老师和学生负担过重、快乐感下降的深层原因”。“更好的教育”一定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通过打造充满着爱、洋溢着情、体现着乐的课堂,营造出“名师出高徒、兴趣出高分、激励出高兴”的良好氛围。

“更好的教育”就是点燃“一束火焰”、启迪学生“自己成长”的教育

苏格拉底认为“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这是因为学生成长归根到底是“自己成长”。因此,苏格拉底强调“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教育应是能把学生内心太阳释放出来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这种努力的最高境界“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那如何通过点燃火焰来达到这种最高境界呢?

一是点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火焰。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成员基于对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切所形成的自觉为社会尽责的意识,以及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经常性行为动机。它是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有机综合统一,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曾说“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 ……此处隐藏6281个字……年小语国培顺利开展,如今,省级研修再次拉开帷幕。一天的学习令我们对2014修订版课标有了更新的认

识??三次研修让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但是专家老师、指导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研修老师们给我的感动和启示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更是让我对自己专业化的提高充满期待和信心。

三、期盼未来,明天会更好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有所作为。作为一名小语教师,我们要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更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然后才能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期盼未来,明天会更好!

第三篇:明天会更好 读后感

明天会更好

——读《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有感

《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是郁雨君姐姐的新书,我喜欢她写的每一个故事,因为我总能在她的故事中收获成长,收获快乐。

《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讲述了考试总是年级第一的卫嘉勉因中考失常跌入末尾学校铅笔头中学,身边的同学都生活在菜场,心高气傲的卫嘉勉与他们格格不入,她不仅看不起这些同学,更看不起偏袒末尾生的“半人类”校长。直到一个以末尾生组成的“垫板组”出现,他们以美好的现在验证了末尾生也有春天。

在《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这本书中,有心高气傲的卫嘉勉、末尾生同桌李捷仔、“半人类”校长和垫板组的模特哥哥飞扬,爱打听的八卦小哥,垫板妹妹和爱跳舞的蓬蓬裙姐姐。其中最让我喜欢、敬佩的不是主人公卫嘉勉,而是“半人类”校长。他让流浪猫在校园安家,给它们食物并照顾它们;他给每一个新生发一只蜗牛让他们饲养,告诉学生们要重视每一个生命;他举办削苹果比赛,只为了帮“水果店王子”李捷仔消灭掉他们家的烂苹果;他还曾带垫板组四人一起去郊外看萤火虫。

当我读到“半人类”校长说的“再渺小的理想也是理想,就像萤火虫屁股上的光一样”时,我心中涌起的是对校长的无限敬佩,对于考试总考倒数几名的垫板组四人,“半人类”校长没有批评,而是带他们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郊外找萤火虫,让他们明白:即使在这样的黑夜里,只要想到还能找到一点光亮,就会充满希望,所以即使是末尾

生也不用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

当我读到校长说的幸福咒语“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时,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是的,未来的美好,靠自己创造。这是一种以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前方一片黑暗,也要相信前方等待你的是更美好的未来,就像诗人陆游写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心中,校长确实是“半人类”,他的另一半是神,是带给学生幸福,教会学生做人的神。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应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勇敢地接受风雨的洗礼。正如《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封面的那句话:朝前走,向前看,你不知道将来有多好!

陈丽珊

第四篇:读后感:为自己更好的工作

为自己更好的工作

--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前,和很多人一样,感觉自己是为了赚钱而工作,为了生存而工作,所以工作起来总是有点缺乏热情,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工作,而且还要为了自己而工作,把工作看做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乐趣,读后感:为自己更好的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有的人成为单位里的核心员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到头来仍一无所获。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是"态度",工作态度!《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中,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仿佛一面镜子。它通过提出"你在为谁工作"这个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从而让每一位职工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为自己工作"的朴素理念。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当中,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有时怕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就会找n个理由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完成,只要不耽误事就行,有时因看不惯某个同事,心里就不愿与其合作。想想看工作本身是没有任何情绪的,是人赋予了它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心态。因此,书中多次警醒人们:"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经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读后感《读后感:为自己更好的工作》。 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的一段话,给我的震撼很大。主持人问他:"你当初在剧组里当群众演员时有没有想过,就这样跑龙套、打杂如果得不到机会成不了明星怎么办?他脱口而出:"只要你认真努力的把每件小事情做好,总会有人发现你的"!是啊,这是浅显却不易悟得的道理在王宝强的身上已验证了其价值。我们怕领导没有留意我们所做的每件事,但我们是否留意把每件小事做好。

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外界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是提供给我们成长和各种收获的起点与机会,是为了自己。如果希望获得成功事业,成就美好人生,对自己边工作边成长的过程负责的态度。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你在为你自己工作。

第五篇:做更好的自己 读后感

做更好的自己

---读《人性的弱点》有感

读过这本书许多次,却总是没为它写点什么。这是一本永远都读不腻的书,每个年龄,每个不同的心情,每个不同的时刻下阅读都有不同的感觉,都有新的感受。

作为“成功学”的创始者,卡耐基大师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数不胜数的忠实信徒。但他不是一个天生的成功者,他的成功体验都是从自己充满挫折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他曾尝试过许多职业,在屡次遭受挫折以后,他依然勇敢地面对生活,向自己的梦想前进,他的精神也激励着我勇敢前进不退缩。

我是在同学中打成一片的开心果,但性格过分开朗也给我带来了困难。许多时候因为话太多,说错话也会让别人生气。在这本书中我就找到了为人处事之法。懂得了怎样用自己真诚的内心去办好事,做一个令大家更爱的自己。

开心果也总会遇到难过的事,我虽然没得抑郁症,但也不会用成熟的方法驱赶心头的阴霾,卡耐基的“几步走”,“奇妙方式”,竟真如此神奇,几页纸上谈笔就胜过一切,是真的会让我从记忆中翻出一些人的踪迹,打开一些事的历史,然后微笑着移除那些难过的部分,又变成了乐观的我。

智慧是人生一大要点,智在沟通更是十分重要。就像卡耐基那样,我现在也学会了让别人赞同自己,说服他人的方法。用自信加上技巧的魔法,就是一个智慧的自我。

这本书真的教会我很多,但我却无法真正好好描述。明明是温馨的枕边书,却比教科书还要有用。我不会马上蜕变成另一个完美的别人,但是读过之后,一点一滴微小的细节改变会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读后感[此文共1064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